电子烟产品漏油的产生涉及材料学、流体力学、热力学及结构设计等多种原因,主要源自以下几方面:
密封与结构
密封圈老化、变形或装配不严。
雾化芯孔隙不均,锁油能力差。
物理变化
温度影响:高温环境导致烟油和空气膨胀,将油挤出。
压力失衡:猛吸产生过大吸力,直接吸出烟油。
材料相互作用
烟油中的成分会腐蚀密封圈,使其溶胀、失效。
使用与外力
磕碰、摔打破坏结构。
剧烈晃动导致烟油渗出。
电子烟漏油是产品设计、材料、环境与使用习惯共同导致的结果。电子烟厂家在注油环节拥有绝对的主动权,通过优化设计和生产流程,能从源头上大幅改善因注油引发的漏油问题。这不仅仅是指导用户如何操作,更是通过产品设计让错误操作难以发生。
以下是电子烟厂家可以采取的关键改进措施:
1、采用更小的注油孔:迫使使用细嘴油瓶,精确控制油流。
2、设计物理隔挡:在注油口内部设置挡板或网状结构,物理上阻挡油瓶直接对准中心烟道,引导油液只能流向油仓侧壁。
3、优化密封塞设计,确保密闭性
使用抗腐蚀、耐烟油溶胀性更强的硅胶材料,延长密封圈寿命。
采用“自锁”或“咔哒”声提示设计,让用户在塞回密封塞时能明确感受到是否已完全密封到位。例如,设计成类似于药瓶盖需要下压才能拧开的保险结构。
4、预设“合理油量”,从物理上防止过满
设置清晰的“Max”(最大)刻度线:在油仓壁上明确标出安全注油上限,并附上图文说明。
设计内部结构:在油仓内部顶端设计一个“缓冲空间”,即使注油至满,实际容量也已预留了必要的空气空间。
5、出厂前进行“负压测试”,剔除瑕疵品
在生产线末端,对成品进行抽负压测试。无法保持规定负压的产品将被自动剔除,确保流出市场的每一个产品在密封性上都达标。
总结而言,厂家的改进思路应从“依赖用户细心”转变为“通过设计引导用户,甚至杜绝错误操作”。 通过上述在注油口、密封塞和油仓结构上的精细化设计,厂家能从根本上解决注油环节导致的大部分漏油问题,显著提升产品可靠性和用户体验。